“黃金有價鈞無價”,“縱有家產萬貫,不如鈞瓷一片”,這些說法都是形容我們鈞瓷家族的,而我是鈞窯貴族中的頂流小宋自造香爐,不是自夸,我可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器型最大、最完整、制作最精湛的鈞窯香爐,堪稱國之瑰寶。張紅星:瓷器是我們中國的...
精致小巧的造型,生動可愛的形態,是不是很像你們今天說的手辦,其實我是來自漢代的嵌貝青銅鹿鎮。劉弘軒:說到這個鎮呢,大家可能會想到我們的文房用具鎮紙,但是呢,我身后的這件青銅鹿鎮則是一件席鎮,是用來壓席子的席鎮,在中國的傳統古代文化當...
晶瑩剔透、優美纖薄,在你們這個時代,我應該叫“玻璃杯”,可能家家有、人人用,很普通,但我卻可以被珍藏在博物院,因為我來自1000年前。張紅星:這件器物最早我們發現的時候呢,我們感覺特別詫異,它特別通透,和現代的玻璃器呢,感覺一模一樣!1000年...
2023年10月起,內蒙古博物院聯合內蒙古廣播電視臺奔騰融媒聯合推出“北疆文物故事”系列短視頻,以文物第一人稱“自述”結合專家和講解員精彩解讀,為觀眾講述國寶故事,讓文物活起來、動起來。截至目前,已推出4期視頻。船頭形的身軀,四角對稱的獸蹄足...
每一件文物都承載著一段歷史它雖不知時光卻守護著時光文物穿越時空映照歷史光影歷史與今天古老與現代國寶與時尚……“講解員小姐姐”文物擬人化短視頻上線了?。?!內蒙古博物院聯合華為公司推出北疆文物擬人化短視頻,用年輕人喜歡的國風、美妝元素創...
“解密國家寶藏,助力內蒙古文旅新融合”金牌講解員說文物活動已在內蒙古博物院抖音和微信視頻號推出19期。金牌講解員通過短視頻,講述著國寶文物的“前世今生”,吸引海量線上觀眾通過手機“穿越”回千百年前,感受文物背后的中華文明。適逢華誕玉輪圓...
琥珀瓔珞遼代通遼市奈曼旗青龍山陳國公主墓出土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瓔珞分內外兩組。外圈以5串共257顆琥珀珠、5件琥珀浮雕佩飾和2件素面琥珀料穿綴而成,內圈由1串60顆琥珀珠及9件圓雕、浮雕琥珀佩飾穿就。外圈5件浮雕佩飾均略呈橢圓形,圖案分別為行龍...
白釉提梁壺遼代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耶律羽之墓出土直流口,下飾一周乳丁紋,半環形提梁,扁圓腹,平底。腹部有凸起的仿皮囊縫線。胎質細膩,胎色潔白,釉色晶瑩光亮。該提梁壺做工精細考究,色調明凈和諧,意趣橫生,無論從造型、釉色還是胎質上...